前段时间旗开网,“拒绝上学门诊接待近1万人次”的话题冲上热搜,引发热议。
当孩子不想上学,家长该如何接招,如何了解青少年心理发展规律,建立与孩子平等沟通的意识?学校又该如何引导,给予更加专业的支持?这或许是当下让人头疼的教育难题。
都说“家校同向同行,孩子才不会偏航”。近日,北京市海淀区教科院培英未来实验小学举办了以“提升思政引领力,推进校家社协同育人”为主题的校家社协同育人成果研讨会,通过丰富的学校、家庭、社区课程展示,展现了学校在校家社协同育人上的创新探索与实践。
“好学校的真谛在于每位学生脸上洋溢的幸福笑容”,正如海淀区教科院培英未来实验小学党总支书记祝莉娟所期待的那样,海淀区教科院培英未来实验小学正和家庭、社会三方合力,同频共振,让学生智慧地学习,快乐地成长,让每位学生的脸上都有幸福的笑容。
01
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
画好教育的“同心圆”
“老师好,我给您介绍下,这是我们去年寒假的家本项目,我们在爸爸妈妈的陪同下,体验了各种民俗活动”“这是我们假期做得最开心的事”!
展开剩余90%课程体验环节,海淀区教科院培英未来实验小学的同学们热情地向我们介绍。从他们脸上洋溢着的自信、朝气蓬勃的神情,看得出,他们真的是爱极了这样的课程。
“因为有家本课程,假期我们可以远离电子产品,去做很多有意思的事儿,比如捏彩泥、做家务、外出踏青,这些快乐都是从电子产品中无法体会的”,谈及家本项目的收获,同学们的话语中满是感慨。
在教育界有一个常说的“5+2=0”理论,指的是5天的学校教育颇有成效,但如果2天的家庭教育没有跟上,那么学生的教育始终在原地打转,甚至会越来越差。
在很多学校普遍倡导“校本”“师本”“生本”理念的时候,海淀区教科院培英未来实验小学创造性地提出了“家本”的概念,并以课程为突破口,以家庭教育需求与实际为本,在“智慧工作,快乐生活”的办学理念引导下对其进行科学设计、系统架构,最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智乐家本课程。
作为学校十多年来持续深耕的品牌,智乐家本课程以学生为中心,站在家长需求的角度,发挥学校教育优势,把学生、教师、家长这三种力量拧成了一股绳,共同画好教育的“同心圆”。
家本课程始终保持敏锐的时代触角,直面教育的热点、难点、痛点,比如身心健康、科学教育等,并给出精准回应。像是“亲子劳动断舍离”“家庭绿植规划师”“家庭CEO”“亲子共读会”等家本项目,都深受学生和家长欢迎。
除了每年四次固定的家本项目之外,学校组织的志愿服务、开设家长讲堂、举办家长开放日等活动,并把这些活动融入到了常态课程中。
“课程和活动相辅相成,除了锻炼了孩子之外,还增进了家校之间互相的沟通和信任。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才能形成强大的教育合力,共同为学生的成长营造良好的环境”,海淀区教科院培英未来实验小学的老师这样说道。
据了解,学校《智乐教育——基于小学家本课程建设的立德树人行动研究》荣获海淀区“十三五”优秀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
02
打通校家社协同育人“最后一公里”
海淀区教科院培英未来实验小学刘同学家长回忆起第一次和孩子完成的家本项目,仍然十分激动。
那次项目的主题是“小讲师拉大手,共忆红色经典”。“我一只手拿着孩子太爷爷太奶奶挎着手枪的照片,讲他们划着木船解放海南岛的战斗故事;另一只手拿着南海舰队4万吨级的075级两栖攻击舰照片,给孩子讲今日人民解放军海军的强大。作为一个女孩子,我家孩子平时对战争、战舰的兴趣并不大。但那天,在项目指导手册的引导下,我讲得意犹未尽,她听得目不转睛,听完还追问不断,不知不觉中,我和孩子一起经受了一场精神洗礼”。
为了让家长更好地理解家本课程的目标和方法,同时尽可能减少家长的负担,家长学校针对每一个家本项目,都开发了相应的指导手册,从具体的项目目标到项目内容,从实施建议到评价标准一一进行说明,为家长怎么教育孩子、培养孩子哪方面的能力和习惯等提供一条系统的实操路径。
教育不是单兵作战旗开网,而是学校、家庭、社会携手共筑的生命成长场域。培英小学深谙这一点,联动各界资源,为学生营造丰富多元、充满乐趣的成长环境。
学校创新实施了家长科艺导师计划,组建了一支由数百名家长组成的科艺讲师团,为学生量身定制了涵盖前沿科技、人文艺术、生命健康等多元主题的讲座。这不仅拓展了学生的跨学科的认知边界,更在知识建构的过程中,激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了学生综合素养。
2023年3月,海淀区教科院培英未来实验小学与今日家园社区还成立了协同育人实践基地。据了解,这是北京市设立的第一个校家社共育实践基地。
今日家园社区居委会副主任廖红介绍,社区通过整合社区资源,组织非遗传承人,中国美院的国画、书法老师等“大咖”来给学生上课,同时还联合海淀区妇联、海淀区妇女儿童中心等,组织各类活动,丰富孩子的课后服务内容。
“未来我们还将依托街道办事处相关科室,挖掘社会力量。为孩子提供更多的课程,让孩子们在社区学到更多知识,让学校放心,让家长放心”,廖主任表示。
03
满意度高达92%!
家长提供专业的家庭教育指导方案
去年1月,海淀区教科院培英未来实验小学正式加入了海淀区教科院未来学校教育集团,开启联盟式集团化办学新模式。
在教育集团的赋能助力下,学校改善校园环境,扩建开放式教学楼,增加了人工智能、音乐、书法、劳动技术等专业教室;打造“智乐课堂”,开展独具培英特色的项目式学习……进入了快速发展的2.0时代。
前不久,海淀区教科院培英未来实验小学获得了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德育研究中心颁发的委托研究任务协助公函,这也是北京首个获得此公函的学校。
本次研讨会上,海淀区教科院培英未来实验小学还官宣成立了教联体,旨在进一步凝聚学校、社区、家庭的力量,让信息在家庭、学校和社会之间顺畅流动,更好地实现协同育人。这也标志着学校在校家社共育工作的深化开展迈上了新的台阶。
“教联体全面且高效运转起来后,家庭将告别孤立无援的育儿小单元状态。学校会充分发挥专业优势,为家长提供专业的家庭教育指导方案,助力家长精准掌握科学育儿方法”,祝莉娟书记表示。
近年来,在校家社协同助力下,海淀区教科院培英未来实验小学的学生在学业成绩、综合素质及自主学习能力上均取得了显著的进步,学校有近百名学生化身“智乐小讲师”,走进协同教育基地,讲述他们自己关注的项目。
学校还形成了协同育人的教师队伍,目前为止,共有44位教师获得了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导师的资格,家长对于家庭教育指导的满意度高达92%。
而家长也完成了从“被动配合”到“主动共育”的角色转变,他们越发关注孩子的全面发展,彼此间的沟通模式也朝着更加平等、高效的方向转变。
海淀区教科院培英未来实验小学在校家社协同育人上的创新探索与实践,得到了业内专家的高度认可。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原副院长文喆表示,海淀区教科院培英未来实验小学很早就开始主张开放办学,强调教育要向社会开放,不但把家长请进学校,让家长了解学校教育的情况,而且还跟家长统一思想,引导家长参与学校的管理工作、教学工作,这一点是非常有价值的。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德育研究中心研究员冷雪玲表示,学校通过创设家本课程、建立家长委员会、组建家长导师团队、联动周边社区等等一系列的举措,把校家社协同育人从一个零散的、随机的工作,变成了一个有体系的工作,起到了一个很好的示范和引领作用。
编辑 | 京教君
素材来源|北京市海淀区教科院培英未来实验小学旗开网
发布于:北京市公富网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